临摹是绘画学习较基础的部分,也是学习绘画较先进行的一个步骤,从临摹到独立创作这个过程就是在训练自己的绘画功力和能力,对于每一个学习画画的人来说都是必经的也是重要,因为在临摹其实并不简单,并不简单是照着一幅作品画画,而是要学习绘画的笔法和色彩运用能力,以及作品的创作能力等等,等到掌握了这些内容就能够熟练的完成独立创作了,不过很多学习绘画的人还是很着急想要尽快从临摹到创作,有什么进步的方法吗?以下内容供参考!
临摹之前,需要掌握基本的笔法,比如,国画中的基本笔法有描、皴、擦、点、染,每种笔法的握笔姿势和用笔方法都不一样,要正确掌握这些笔法方可画出准确的形象。油画中的基本笔法有勾、描、扫、刷、挫、拍,等等,学油画之前还要掌握较高的素描功夫,还要具备熟练调和色彩、使用色彩的能力,只有掌握了这些,临摹油画作品才会变得顺手。临摹的过程中,实际上是学习者加深对绘画认识和理解的过程,通过大量临摹,可以逐渐掌握用笔技巧,领会名作的创作思维,积累到的创作经验。怎么才能脱离临摹,上升到创作的层面?这是每个绘画初学者看重的问题。但临摹名家名作的时候,不能操之过急,不要为了临摹而临摹,要临摹一幅作品,有一幅作品的收获,始终要记住“熟能生巧”。
如果要说解决从临摹到创作的方法?根据我的理解,做到两点就可以了。
其一,带着分析和思考的态度去临摹。
可供临摹的作品,比如,我国十大传世名画中的《洛神赋图》、《清明上河图》、《五牛图》、《千里江山图》等,以及西方十大名画中的《蒙娜丽莎》、《日出印象》、《大宫女》、《星空》、《维纳斯的诞生》等等,这些作品之所以有名,不仅代表了当时较高的创作水平,同时,在构图、用笔、设色、寓意、意境、文化含量等方面,都很值得称道。
因此,作为临摹者,在临摹这些作品前,要分析和思考,画家为什么要这么画?这么画究竟好处在哪?画的审美趣味在哪里?画家创作这幅作品时的历史背景和创作思维是什么?这幅画对艺术史的贡献是什么?
如果能把以上问题全了解清楚,那么恭喜你,等于你完全理解了这幅作品,把画家的学识修养有效转化成了自己的知识储备,当这种知识储备越来越多时,心中的想法也就会越来越多。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额道理完全一样。
其二,当技巧积累的较高时,在创作时,尝试着去脱离对临摹作品风格的依赖,主动探索自己的绘画语言。
长期临摹一个画家,或某一个画派的作品,好处是能较快掌握这一类型画作的技巧和风格,但坏处是容易对这一类型的作品风格产生依赖性,不容易脱离这种风格的影响,就像学生画什么类型的作品,风格中总有老师作品的影子。
遇到这种情况,要学会取舍,对老师作品中某个特点,可以进一步放大和强化,对于不认可的特点可以舍弃,同时还可以吸收其他名家的特点,把许多特点融合起来,形成另一种特点。
然后,按照自己的想法,一步步深化自己的特点,假以时日,就形成了真正属于自己的风格。
绘画也是一个艰辛的过程,没有什么捷径可走,只能一步一步来,一点一点学习,只有量的积累才能达到质的飞跃,大家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