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的教育方式上,没有一个定式是适合于孩子,也没有一个定式是适用于一个孩子的课程和学习阶段。要因材施教。
所谓这个“材”,是一个整体的概念,包括三部分:
1、孩子对这门课程的掌握程度;2、孩子自己的学习能力;3、孩子本身的学习态度;
这三部分互相组合又可能形成种种不同情况,所以到底什么时候该让孩子独立写,什么时候我们应该在旁边指导,只能从这两种方式给孩子带来的帮助去考量了。
如果孩子独立写,可以按时完成,正确度也高,不拖沓,也不会被同一块石头绊倒好几次,那就要鼓励孩子独立完成作业。因为在这个过程当中,孩子完成的不仅仅是这份作业,还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独立思考、不断开拓的学习考验。在此当中积累起来的经验,远非我们家长能够给予的。
反之,如果家长对于孩子的各门课程优缺点知道得很清楚,也明白自己能在哪方面着力,去轻轻地助推一把,那就找准着力点,在合适的时机去给孩子一个提示、点拨,目的是不要让孩子陷在一个困境里浪费时间。同时要通过这个帮助,教给孩子一个思路,发现自己走出困境的思路,而不仅仅是指给孩子一条走出困境的出路。
如果家长自认为并没有这个能力,那么还不如放手让孩子独立去完成。自己只需要做到督促、鼓励,不要让他做着做着思绪放了羊。遇到家长自己无法解决和帮助的情况,也应该有一个应对之策,比如求助于他人。而不是硬着头皮上,把自己错误或者走弯路的思路教给孩子。
对于孩子而言,带着一个解决不了的问题去听老师讲,去请教老师,比交出一个家长帮忙解决了但自己并不知道怎么解决的答案,要有意义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