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性之一:父母和孩子缺乏语言交流
孩子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其实不止来自阅读,而是来自和父母的语言交流。
如果父母平时和孩子说话、聊天很多,而且用比较规范的语言,不使用特别简单、无意义的“童言童语”,孩子对语言的理解能力一样会很强,不会出现连老师讲课都听不懂的状况。
但如果父母平时除了安排孩子的活动,很少和孩子聊天、说话、做日常交流,孩子的理解和表达,都很可能不好。我们曾经不只一次地遇到三岁孩子不说话的问题,后来探究原因,都是大人很少和孩子做语言交流。
可能性之二:孩子日常缺乏语言表达机会
这其实和第二种可能性密切相关,但也不完全相同。在有些家庭中,大人虽然和孩子说话并不少,但不喜欢孩子多说话,也不能耐心听孩子说话,总是认为小孩子懂什么,认为孩子说什么都是胡说,这样孩子的语言表达就会受到压制,没有办法发展起来。
经验——自主阅读,自由表达
培养孩子“自主阅读”——让他们自己选择要读的书,想读什么就读什么,一本书想读多久就读多久。
参与孩子发起的讨论,他们给爸爸妈妈讲从书里读到什么,我们耐心地听,贡献自己的观点,一家人讨论起来,会热烈,而且主要是孩子再说。
跟孩子聊天,天南地北,什么都聊,一聊能聊上一二小时。
这样做的结果是,孩子上学后,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都好,完全不会出现上课听不懂、考试读不懂、阅读题目不会做的问题。
所以,建议从孩子的阅读质量、一家人语言交流的质量、孩子的语言表达机会三个方面,分析一下自己家里的状况,看看问题在哪里,如何帮助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