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以商量的口气和孩子说话。
一些家长比较威严,特别以为孩子是自己人,就应该服管。于是,对孩子说话,不注意分寸,说一不二。或用命令的语气跟孩子说话,或语气生硬,令人不悦。有时候,说着说着,就闹崩了。没有达到应有的沟通效果。
用商量的语气和孩子说话,不批评,打骂斥责,孩子就会放胆说出来,无所担心。否则,孩子说话就可能有所保留,甚至沉默不语。
二、以聊天的方式进行沟通。
平日里,就养成和孩子沟通的习惯。可在吃饭前后,或在一起散步,或在睡觉之前等等,自己可和孩子谈谈整天的见闻,好玩的事儿。同时也随意问问孩子学校里有什么事儿,表现出好奇心,让孩子谈得详细些,或让孩子谈看法等等,可是适时穿插谈自己的看法等等。让孩子在聊天中受到教益,或潜移默化。
三、平日里,让孩子多评论。
在看报纸、电视新闻时,或身边发现一些富有教育意义的事儿,可说给孩子听,或孩子自己说的事儿,让孩子作评论。这评论,可看出孩子对事件的认识,可看出孩子辨别是非能力。可随机对孩子和孩子交换意见。
四、多些亲情交流,有淡化教育意识。
孩子在学校里接受教育,大道理他都懂,因此,家长再发一通道理,就显得多余了。因此,家里是孩子放松的地方,就让孩子点儿,多让孩子和自己玩,或一起做些家务。一起活动,是亲情交流的较佳途径。只要亲情融洽,孩子自会主动和家人说事,自会接受父母的意见和看法,孩子教育一般不会有什么大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