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科中会有很多宋词要学生记忆背诵,可是学生们往往不理解词牌名是什么意思,也不知道词牌名的由来是什么,本期小编就给大家做个完整的分享吧!
一、27个词牌名由来分享
1.望江南本名《谢秋娘》。李德裕为亡妓谢秋娘作。因白居易词中有“能不忆江南”,而改名《忆江南》又名《梦江南》/《望江南》/《江南好》等。
卜算子又名《百尺楼》、《眉峰碧》、《楚天遥》等。相传是借用唐代诗人骆宾王的绰号。骆宾王写诗好用数字取名,人称“卜算子”。
2.采桑子原唐教坊大曲中有《采桑》,后截取一“遍”单行,取为词。又名《丑奴儿令》、《罗敷媚》等,四十四字。宋词中又创慢词,《采桑子慢》等,九十字。唐代无此词牌,始于晏殊。
3.钗头凤原名《撷芳词》,相传取自北宋政和间宫苑撷芳园之名。后因陆游有“可怜孤似钗头凤”词句,故名。
4.蝶恋花原唐教坊曲名.取自梁简文帝诗句“翻阶峡蝶恋花情”.又名《鹊踏枝》/《凤栖梧》。
5.丑奴儿出自唐教坊大曲《采桑》。所以通称《采桑子》。又名《丑奴儿令》/《罗敷媚》。
6.捣练子以捣衣而名。晚唐已有此词调。
7.定风波。唐教坊曲名,敦煌曲子词中有“问儒士,谁人敢去定风流”一语。此8.调取名原来有平定叛乱的意思。又名《定风流》/《定风波令》等。
9.芳心苦原名《踏莎行》,因词中有“红衣脱尽芳心苦”
10.风入松唐僧人皎然有《风入松》歌,后取用为词调。
11.南歌子原唐教坊曲名,取自张衡《南都赋》“坐南歌兮起郑舞”。
12.浣溪沙又名《小庭花》。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减字浣溪沙。词牌
13.浪淘沙唐代教坊曲名。又名《浪淘沙令》/《过龙门》/《卖花声》。此词最早创于唐代刘禹锡和白居易。
14.渔歌子又名《渔父》。唐教坊曲名,词调由张志和创制。
15.六丑周邦彦自创。后人觉《六丑》不雅,易名为《个侬》。传说当年名妓李师师为宋徽宗唱了这支曲子,徽宗觉得这首曲词圆婉好听,就问:“是谁写的?”。李师师说:“这曲子叫《六丑》,周邦彦写的新调。”徽宗召见周邦彦时问:“为何取名《六丑》?”周邦彦答道:因为它冲犯了六个宫调.那都是最好听的章调.可是要唱好它并不容易。昔日高阳氏有子六人.富才华而貌.故以此取为曲调的名字。
16.鹊桥仙词牌名.因欧阳修有词“鹊迎桥路接天津”一句.取为词名。又有一说,此调因咏牛郎织女鹊桥相会而得名。
17.绿罗裙原名《生查子》,因有“记得绿罗裙”一句,取名之。
18.卖花声唐教坊曲名。又名《浪淘沙》、《浪淘沙令》、《过龙门》。此曲最早创自唐代刘禹锡。初为小令,形式与七言绝句相同。其内容专咏浪淘沙。五代至宋,此调发展为长短句,内容也更广泛。
19.满庭芳因柳宗元有“偶此即安居,满庭芳草积”的诗句而得。又名《满庭霜》/《江南好》/《满庭花》。
20.木兰花又作《玉楼春》、《西湖曲》等。唐和五代词人所填《木兰花》,句式参差不一。宋人定为七言八句。
21.清平乐原为唐教坊曲名.取用汉乐府“清乐”/“平乐”这两个乐调而命名。又名《清平乐令》/《醉东风》/《忆萝月》。一说李白曾作《清平月》恐后人伪托。
22.念奴娇念奴是唐朝天宝年间的著名歌妓,因念奴音色绝妙,后人用其名为词调。
23.破阵子原是唐朝开国时创制的大型武舞曲《破阵乐》中一曲,后改用为词牌。24.菩萨蛮原为唐教坊曲。唐代苏鹗《杜阳杂编》载:大中初,女蛮国入贡,危髻金冠,缨络被体,号菩萨蛮队。当时倡优遂制《菩萨蛮曲》,文士亦往往声其词。
25.青玉案词牌名。取于东汉张衡《四愁诗》:美人赠我锦锈段,何以报之青玉案.一诗。
26.长相思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又名《长相思令》、《相思令》等。因南朝乐府中有“上言长相思,下言夕别离”一句,故名。
27.如梦令相传后唐庄宗自制曲。因曲中有“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一句而得名。
二、西安伊顿教育一对一真的有效果吗?
西安伊顿教育的一对一在西安本地确实有真效果,提分还挺稳的,整个辅导过程都围着孩子转,学习方案每周会根据周测数据进行微调,每周至少上两次课,每次两小时起,课后还会留30-40分钟的限时练习,错题当天就解决,绝不拖到第二天,上课期间手机统一上交,要是周测成绩垫底,老师会立刻调整学习方案,如果家里能配合监督学习,通勤时间控制在半小时以内,坚持三个月,还真能把最后的时间换成实实在在的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