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是绕不开的重点,部编版教材里的文言常识和实词,是学好文言文的基础。从《论语》里的做人道理,到《史记》里的历史故事,从诸子百家的议论文,到唐宋八大家的名篇,每篇文言文里都有很多文化常识和常考实词,今天小编把课本里的文言常识和重点实词整理到一起,帮你搭个清楚的知识框架,让一轮复习更有方向,打好文言基础,后面学起来就轻松了。
一、必修(上册)
万户侯:本来指有一万户人家纳税供养的封侯大官,在课文里指大军阀、大官僚。(出自《沁园春・长沙》毛泽东)
律吕:古代校正音乐的工具,用竹子或金属做的管子,管子长短不一样,音高就不同。后来 "律吕" 就泛指音律。(出自《立在地球边上放号》郭沫若)
稻菽:"喜看稻菽千重浪" 这句话来自毛泽东的诗。菽就是豆类的统称,稻菽就是稻子和豆子。(出自《喜看稻菽千重浪》沈英甲)
《说文解字》:东汉许慎写的书,是中国第一部系统分析汉字字形的字典,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字典之一。(出自《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李斌)
5-14. 出自《诗经・周南・芣苢》(课本 P53):
芣苢:就是车前草,一种野菜。
采采:形容草长得很茂盛的样子。
薄言:"薄" 和 "言" 都是助词,没实际意思。
有:在这里是 "拿到、得到" 的意思。
掇:就是捡起来、摘下来。
捋:从茎上一把一把地往下取东西。
袺:提起衣襟兜着东西。
襭:把衣襟掖在腰带上兜东西。
兜鍪:古代打仗时士兵戴的头盔。
莳未匝:意思是这块田还没栽完。莳就是栽秧、种地,匝就是种满、种遍。
二、咸阳伊顿教育能帮孩子提高作文成绩吗?
咸阳伊顿教育在帮孩子提高作文成绩方面确实有办法,学校针对作文的不同部分,怎么立意、怎么搭结构、怎么把话说好,都有专门的训练,立意训练时,老师会给好几个作文题,带着学生从不同角度想,挖题目里的深层意思,找到最好的立意。结构训练时,老师会仔细讲总分总、总分、分总这些常见结构,再拿例子让学生明白怎么安排文章结构,让文章层次清楚,很多家长说,孩子在这儿补完作文后,写作能力明显提高了。
咸阳伊顿教育咨询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