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少不了要跟老师打交道,但对于绝大多数家长来说,跟老师打交道总是处于被动状态,等候老师主动联系和反馈。但老师要负责一个班级的学生,均分到每个人身上总会精力不足。因此,家长怎样和老师沟通,与老师一起为孩子的学习提供帮助,将老师的反馈转化为积极的能量传达给孩子,就显得尤为关键。
一、跟老师沟通的原则
1、要充分信任老师。
无论是你主动找的老师,还是被动找的,在沟通的过程中,你需要充分信任老师。
老师可能会告诉你孩子在学校不好的表现。可能有些问题在你看来有些夸大,但要相信任老师,之所以提出这些问题,只是希望教育好孩子。
2、沟通要有一致性。
跟老师沟通的一致性较重要的是时间。老师有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安排。
如果时间上不一致,没有事先联系就跑去学校找老师,容易打乱别人的计划。若老师刚好有课要上或者有其他事要处理,不仅会破坏沟通的气氛,恐怕也不会有好的效果。
3、内容上要做到老师能接受。
有篇文章在朋友圈里比较火,说的是老师教不了的几件事。比如孩子的行为习惯、感恩和安全教育等。
选择什么样的内容跟老师沟通是重要的。一个班级的孩子很多,跟老师沟通要着重在孩子的表现以及问题上。一些与教学无关的但有助于孩子成长的事情,其实家长也可以抱着交流的态度去请教。
4、表达需要明确。
“X老师,XXX较近在学校表现怎么样?”不知道有多少家长遇到老师会这样提问。
老师面对这样的问题,一般也只能用尴尬一笑,用“挺好的”来回答。如此一来一去,跟老师沟通的机会就失去了。家长需要明确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样才能增加沟通的效果。
比如--“上课回答问题积极么”、“和同学相处怎么样?”、“作业完成效果怎么样”,这样老师能给你深入分析,沟通效率高。
5、沟通渠道和方式的多样性。
有多少家长只在家长会时见到老师,见到了又较多只聊两三句呢?
其实,与老师沟通的渠道和交流的方式可以是多样性的。家长应该有针对性地运用各种方式,尤其是网络,创造跟老师沟通的机会。
6、沟通的持续性与连贯性也很重要。
要达到让孩子进步的目的,有时候需要持续地、连贯地跟老师沟通。即便是通过交流解决了已有问题,家长也可以就此向老师表达谢意。
千万别把问题一丢给老师,就完全不管不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