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家长在和孩子相处的过程中会发现这样一种情况,孩子在家里活泼,各种张扬闹腾,但一出门就会很害羞,很安静!!!原因是什么呢?有哪些办法能够帮助孩子改变这种情况呢?我们来听听一位网友的观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孩子的成长过程,也是“社会化”的过程
社会化是社会学的重要概念。
社会化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看。从社会的角度来看,社会化是使个人适应在社会环境中的生活方式,并使他们接受社会的文化传统的过程。从这个角度看,爸爸妈妈对孩子做的早期教育、幼儿园对孩子做的学前教育、学校对孩子做的学校教育,都是让孩子逐步“社会化”的工作。
从个人的角度看,社会化是发展自我,养成独立人格的过程,L·布鲁姆等社会学家在《社会学》中说:
“通过与他人的相互作用,个人获得某种身份,建立和发展价值观与欲望,并且在顺利的条件下能够充分发掘运用他或她的潜力。社会化对于自我意识的发展及身份的形成是必不可少的。因此,社会化具有两种功能:传递社会传统与创造人格。”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逐步从家庭走向社会,接触其他的人,与他人合作,适应在社会环境中的生活,如果孩子没有达到他这个年龄应该具备的社会化程度,在幼儿园和学校在与老师和同龄人相处的过程中,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窝里横”就是一个典型。
2、“窝里横”的孩子欠缺的是合作能力
一些父母会认为,孩子老实害羞胆小是个性问题,但这无法解释为什么孩子在家里就能张扬闹腾。
真心爸妈认为,这不是个性问题,而是能力问题,孩子是因为欠缺合作能力,在外面才会显得老师害羞胆小。
在家里特别张扬闹腾的孩子,通常是家人对孩子过度关注、过度纵容、过度保护,甚至达到了溺爱的程度。这样,孩子在和家中成人相处的过程中,就无法学会与人合作,比如懂得与人相处的尺度、尊重大家共同的规则、理性提出自己的要求并懂得什么时候应该配合大人的要求等等,因为他根本不需要这么做,大人自己就乖乖地一切都顺着他的意愿来了。
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起来,到了幼儿园和学校,就会比较欠缺和同龄人合作的的能力,比如不懂得分享、不懂等待、不懂尊重别人、不懂“轮流”、不懂什么时候该做、什么时候该做追随者等等。
这样的孩子,自然不会受同龄人的欢迎,大家会很不喜欢和他一起玩,孩子会经常处在被孤立的状态。当然,孩子内心也是不想处于这样的处境的,但是因为不会与同龄人合作,他自己就很难改变这种状况,长此以往,孩子就会表现得老实害羞胆小了。
3、如何帮助孩子改变?
要帮助孩子改变,一位鼓励孩子在外面要大胆、不要过于羞涩,是不起作用的,有效的方式是培养孩子与人合作的能力,当然,起点就是与父母的合作。
父母可以鼓励孩子明确地表达需求,不要孩子还没什么表示,大人就乖乖地把一切都给做好了;父母可以和孩子共同建立规则,帮助孩子明白,与人相处时,如何参与建立规则,如何遵守规则;父母可以鼓励孩子参与与他相关的家庭事务,表达自己的意见,比如买书时买哪本书,买衣服时选什么颜色,甚至具体到晚饭想吃什么。
这样慢慢培养,孩子就会变得更有主见,更有自我,也更懂得如何与别人相处,在和同龄人相处时,就容易成为那个胆小害羞的“小透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