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升入三年级成绩突然下滑?这难道就是我们常说的“三年级现象”吗???那么,“三年级现象”的出现对于孩子会产生哪些影响呢?作为家长又应该怎样帮助孩子跨过“三年级现象“呢?和伊顿教育一对一辅导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1、一二年级的成绩好,不算是真的好
大家都知道,一二年级每次考试,半数以上都是100分,纯粹以分数衡量,可能百分之八十的孩子,在小学一二年级都能说成绩好。
其实这是一种假象,小学一二年级的学习内容简单,考试内容也很简单,考的都是生字、拼音、计算等基础的东西,对绝大部分孩子来说都没有难度,这时考不到90分以上,已经可以说是成绩不够好,但是考到95分以上,也不能算是好,因为大部分孩子都能考到。
2、三年级是小学成绩的第一个分水岭
小学六年,孩子的成绩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一二年级,大部分孩子都很好,第二个阶段是三四年级,一部分孩子稳定保持,一部分孩子成绩下滑,另一部分孩子成绩下滑严重,第三个阶段是五六年级,成绩继续两极分化,开始出现典型的尖子生和成绩很差的学生。
三年级,就是第一个分水岭,可能一二年级成绩很棒的孩子,有三分之一甚至二分之一,会出现成绩下滑的现象,成为所谓的“中等生”。所以,遇到三年级孩子成绩突然下滑,爸爸妈妈也不用特别奇怪,因为这是个很普遍的现象。
3、“三年级现象“的本质——孩子的学习能力差异
那么,为什么三年级现象很普遍呢?因为到了三年级,学习内容会增加,学习难度也会增加,考试题也会有更多变化,不再是“闭着眼睛都能答”了,这时候,孩子学习能力的差异就会显现出来,学习能力强的孩子,会继续保持好成绩,学习能力不足的,成绩就会明显地下滑。
所以,三年级现象的本质,是孩子的学习能力差异。不是孩子的学习成绩变差了,而是他之前就存在的学习能力问题,现在显现出来了。
4、父母该如何帮助孩子?
1、帮孩子提习能力
这时候,父母要做的,不是急于帮孩子增强考试成绩,而是帮他从根本上提习能力。
心理理学者将学习能力概括为,“个体所具有的能够引起行为或思维方面比较持久变化的内在素质”。
一个人的学习能力,包括很多方面,比如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创造力、理解力、语言表达、操作能力、运算能力、听觉知觉能力、视觉知觉能力、学习成就感、自信心、独立性、灵活度、反思能力等等。同时,还包括学习的方法与技巧,学习方法和技巧可以帮助一个人有效甚至学习。
学习能力是一种综合素质,需要爸爸妈妈帮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培养。孩子真正培养出学习能力,学习成绩才会越来越好。
2、慢慢来,不要给孩子施压
学习成绩下滑,孩子自己也会很有压力,这时,爸爸妈妈不要再批评孩子、给孩子更大的压力,要告诉孩子“别着急,慢慢来”,然后帮孩子做提习能力的努力,学习能力提升起来了,成绩自然不是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