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考生答题卡掉包案终于停止发酵,的真相终于浮出水面。经过一系列的取证,较终确定,高考答题卡调包事件不属实,答题卡均为学生亲笔所写!高考,一直以来被认为是公正的上升通道,也较终拨云见日。事件虽然已经过去了,但它不能不引发人们对事件更深层次的思考。
一、"高考答题卡调包"闹剧,给今后的高考(或其他考试)敲响了警钟。
说实话,在事件爆料之初,许多网友就曾怀疑过“调包"的可能性。因为曾参与或熟悉高考考务工作的人,是十分清楚其严肃性和严密性的。高考中个别学生出现作弊行为,较为常见;但如果考生或考务工作人员在其他考生答题卡上作手脚,难度是很大的。除非多人合同作案并事先造假条型码、或具备强笔迹模仿能力等,另外,还须有足够长作案时间。
当然,难度再大,也不是没有可能。高考事关重大,不出事则已,一旦出差错,后果不堪设想!因此,为了增加高考的公平公正,维护法律尊严和社会稳定和谐,需要进一步严格考试制度、规范考试过程。
二、家长重视孩子教育,仅仅停留在孩子分数、名次、学校等形式上是不够的,较根本的是要走进孩子内心。
现在教育现状下,在对待孩子的教育上,不能不说,许多家长的心理是焦躁的、功利的。注意力多集中在孩子分数多少、能否进学校上,很少关注孩子实际,无端给孩子过重的学习、压力。以致孩子也不得不违心做出脱离自己实际的行为。
从这次调包闹剧分析,家长所看到的孩子平时学习水平,并不是真实的。而高考让孩子的真实水平暴露后,孩子迫于压力,或许只是向家长讲了一句"托辞",但家长便信以为真,导致把事态弄大。整个事件过程,家长被蒙在鼓里,也是一个受害者。而原因在于对孩子缺乏真实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