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考生们在填报了院校和之后,有可能会出现各种情况,你想过自己是怎么被录取的吗?多个,为何被录取到这个呢?其实在很大的程度上,是由学校的录取规则决定的,小编这就为大家普及一下高校各不相同的录取规则。
【分数优先】
“分数优先”是指将进档考生按高考分数由高到低进行排队,依次按考生所报志愿确定录取,如果考生所报第一已满,顺序考虑这个考生所报第二,直至这个考生确定录取或退档。位次在前的考生先安排,位次在后的考生后安排。这种模式具有保护相对考生,较大限度地满足考生的志愿的特点!
【优先】
如果说分数优先显示了高校对考生成绩偏重的话,志愿优先则显示了高校对考生志愿的重视。“优先”是指在进档考生中,先按第一志愿分类,由到低分排队,当人数大于等于该招生计划数时,则由到低分择优录取。若第一志愿少于该计划数,则从填写该为第二志愿的未录取考生中由到低分择优录取,依次类推。如果该到第六志愿仍未录满时,则由高校从未录取的考生中进行调剂。这种模式有利于高校学科的均衡发展,缓解各个院系之间生源的不平衡,满足考生意愿和职业发展需求。省教育考试院温馨提醒:在这种模式下,如果考生分数不占优又一味追求“热门”,就会有被退档的可能性。
【级差】
“级差”是院校在录取考生第一志愿和非第一志愿时,各志愿间设有级差,如3分、2分、1分等,级差同时兼顾分数和志愿进行录取。
具体来说,院校先将进档考生按分数高低排序,然后首先检索位次排在第一的考生第一志愿,若该考生第一志愿符合要求,则被录取,接下来再检索位次排在他后面考生的志愿;若该考生第一志愿已经满额,则将其总分减去该校预设的级差,并将其第二志愿视为第一志愿,再以考生减去级差后的分数,参加其第二志愿的位次排序录取,以此类推。
为了方便大家理解,如某高校规定:对进档考生的安排,实行分数级差的办法,第一、二志愿之间分数级差为3分,其余志愿之间级差为1分。
在这种规则下,即使是考生,其分数优势也可能会随着每次级差分的扣减而逐渐降低。高校设置级差,实际上是将分数与志愿因素进行平衡,客观上强化了志愿功能,增强了进档考生的志愿满足率,即使分数不是很理想,也使得相对低分考生有了读“热门”的机遇,但同时考生需冷静理智分析,较适合自己的是什么。考生应把较感兴趣又估计自己的分数能够达到的作为第一填报,而不是盲目地填报所谓“热门”,以免减掉分数后,没有了竞争力,落到就读意愿不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