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生的基础知识学得扎实是举世闻名的,但中国学生的创造性、探索能力确实不尽如人意。为什么?
1.国人观念。其实,不光中国学生缺乏探索创造精神,国人也是如此。国人历来崇尚实用精神,穷怕了的民众物质生活上翻过了身,骨子里还是原来的思维:教育,要不能直奔着考试和而去,还能做什么?于是恨不能将貌似考试内容之外的东西统统剔除。学习上,只有读课本做练习是学习,什么课外书、课外活动有什么用?大多是补习功课,即便学个画画弹琴跳舞也是为将来艺考作准备。总之,决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输在一条线上都不行。成绩好就是一切,兴趣什么的先靠边站。
2.教育培养和评价体系。在这样的背景下,教育培养体系是什么样子就可以想象了。中国的学生,考试是标准化、试卷是标准化、答案是标准化,训练、训练、再训练,书山题海,终究要将学生的头脑训练成标准化的思维,老老实实练功,考上大学的几率还是比较大的。
3.社会的思想钳制。一个人要有创造性和探索精神,首先就得有自己的想法,能够观察和发现。然而,自古以来便是没有思想的人较好治理,所以,有焚书坑儒,有文字狱,千年传承。知识越多越反动、思想越多越难以控制。你只能随大流,你稍微表示点不同的想法就会被视为异类,人们丧失了思考能力。不会思考,谈何探索?谈何创造?
创造能力、探索精神,不能凭空得来,必定是社会文明发展到高度、思想自由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