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安徽省皖北协作区高三联考(语文)试题分享!
语文 来源:网络 编辑:小新 2018-04-03 10:03:03
  本期,伊顿教育一对一辅导小编就为大家分享2018年皖北协作区高三年级联考语文试题以及参考答案,方便同学们核对答案及分析试卷!!!快来和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其他科目的参考答案,小编也会及时跟进,第一时间为同学们更新!!!

  2018年安徽省皖北协作区高三年级联考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15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君子”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概念,“君子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论语》第十四篇《宪问》中的一段描述较能反映孔子对君子的人格定位:“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孔子的这些自我评判表明,他是从“智”“仁”“勇”三个方面来评价一个人是否达到了君子标准的。从现代心理学角度来解读,“智”“仁”“勇”乃是孔子对君子所作出的周全的人格定位,它们分别对应于现代心理学所讲的“知”“情”“意”。按孔子的思想,君子的人格特点就在于:认知上达到“智”,情感上达到“仁”,意志上达到“勇”。换言之,孔子所谓君子,用现代心理学术语来说,就是心理素质发展的人。

  从现代认知心理学角度来看,在认知过程中,“智”所涉及的是事实关系,它表现为事实判断;“仁”所涉及的是价值关系,它表现为价值判断;“勇”所涉及的是行为关系,它表现为行为判断。其中,行为判断是认知过程的较高阶段,是根据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作出行为决定。故行为判断是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的集中反映与综合体现。这意味着“勇”集中反映与综合体现着君子人格特征。

  根据孔子“见义不为,无勇也”的解说,“勇”的含义就是“见义而为”,其意义要素包括“义”和“为”,而“义”是“勇”的意义,“为”之为“勇”是由“义”决定的,当且仅当“义为”时,才是“勇”。

  孟子有云:“仁,人心也;义,人路也。”荀子则谓:“不学问,无正义。”“正义”的基本意义就是“人应遵守的行为规则”。具体而言,“正义”又有两个方面的意义:一是制定人应遵守的行为规则所依据的原理或原则(属于价值范畴),一是依据原理所制定出来的某些相互关联的具体行为规则(属于制度范畴)。在儒家看来,前一种意 义的“正义”就是孔子所谓“人而不仁,如礼何”的“仁”,后一种意叉的“正义”就是“克己复礼为仁”的“礼”。进而言之, “仁”是正义原则,“礼”是正义标准。就其二者的关系而言,作为正义原则的“仁”是“礼”的价值依据,作为正义标准的“礼”是“仁”的制度表现。准此,在“智”“仁”“勇”的关系中,“见义而为”的“义”应是指作为“仁”的制度表现的“礼”之所宜。所谓“勇”,就是行其“礼”之所宜。按孔子“克己复礼为仁”的观点,如此依“礼”行事乃是“仁”的行为表征。

  “见义而为”之由“见义”到“义为”,这个过程还包含被称作“权”的活动。“权”字的本义为秤砣,引申为称量物品轻重的秤,进而派生出称量物品轻重之义:“权,然后知轻重。”由是衍生出在度的范围内灵活应变之义。《孟子·尽心上》有云:“子莫执中。执中为近之。执中无权,犹执一也。”《日知录·艮其限》云:“学者之患,莫甚乎执一而不化。”孟子反对“执中无权”,顾炎武反对“执一不化”,其指事不同而意实相通,都是强调了一种灵活变通的精神。“见义而为”的“勇”既要守常而行“礼”,又要变通而达“权”,如此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是君子“仁”且“智”的表现,也是君子为人处事的特点。

  综上所述,所谓君子,就是“智”“仁”“勇”兼备的文明人。君子的人格特点是“见义而为”,其体现于为人处事,就是既恪守原则又灵活应变的文明生活方式,此乃君子文化的本质特征。

  (选编自周可真《君子之道“智”“仁”“勇”》)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智”“仁”“勇”是孔子对“君子”所作出的周全的人格定位,它们分别相当于现代心理学中的认知、情感和意志。

  B.“勇”所表现的行为判断是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的集中反映与综合体现,故而“勇”集中反映和综合体现着君子人格特征。

  C.在儒家眼里,“人而不仁,如礼何”的“仁”是“正义”在价值范畴中的一种意义,其实质是人们心中正义的原则和标准。

  D.“智”是指人能 在守常而行“礼”与变通而达“权”之间做到原则性和 灵活性相结合,是君子为人处事的特点之一。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从传统与现代两个视角阐释“君子”的人格特点 ,并在论述中巧妙地运用了现代心理学知识。

  B.文章对“权”字意义的演变过程详细加以阐述,意在引出“权”字背后所体现的灵活变通的精神。

  C.文章用“义”把对君子人格“仁”“智”“勇”的相关阐述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论证了君子人格的复杂性。

  D.文章多处引述古典文献中的语句,有助于对论题的阐述,既增强了论证的说服力,又丰富了文章的文化内涵。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勇”不仅仅是君子人格的集中反映与综合体现,而且也是君子人格的精神内核。

  B.没有“仁”“智”的前提,“勇”就无从谈起;无“勇”,“仁”与“智”也无从体现。

  C.君子是“智”“仁”“勇”兼备的文明人,也就是现在所说的心理素质发展的人。

  D.对君子文化中仁爱、正义等内容的传承,有益于社会主义价值观的理解和践行。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树会记住许多事

  刘亮程

  如果我们忘了在这地方生活了多少年,只要锯开一棵树(院墙角上或房后面那几棵都行),数数上面的圈就大致清楚了。

  树会记住很多事。

  其他东西也记事,却不可靠。譬如路,会丢掉(埋掉)人的脚印,会分叉,会把人引向歧途。人本身又会遗忘许多人和事,当人真的遗忘许多人和事,当人真的遗忘了那些人和事,人能去问谁呢。

  问风。

  风从不记得那年秋天顺风走远的那个人,也不会在意它刮到天上飘远的一块红头巾。风在哪停住哪就会落下一堆东西。我们丢掉后找不见的东西,大都让风挪移了位置。有些多少年后被另一场相反的风刮回来,面目全非躺 在墙根,像做了一场梦。有些在昏天暗地的大风中飘过村子,越走越远,再也回不到村里。

  树从不胡乱走动。几十年、上百年前的那棵榆树,还在老地方站着。我们走了又回来。担心墙会倒塌、房顶被风掀翻卷走、人和牲畜四散迷失,我们把家安在大树底下,房前屋后栽许多树让它快快长大。

  树是一场朝天刮的风。刮得慢极了。能看见那些枝叶挨挨挤挤向天上涌,都踏出了路,走出了各种声音。

  风刮到头是一场风的空。

  树在天地间丢了东西。

  哥,你到地下去找,我向天上找。

  树的根和干朝着相反的方向走了,它们分手的地方坐着我们一家人。父亲背靠树干,母亲坐在小板凳上,儿女们蹲在地上或木头上。刚吃过饭,还要喝一碗水,水喝完还要再坐一阵。院门半开着,能看见路上过来过去的几个人、几头牛。也不知树根在地下找到什么。我们天天往树上看,似乎看见那些忙碌的枝叶没找见什么。

  找到了它或许会喊,把那些走远的树根喊回来。

  爹,你到土里找,我们在地上找。

  我们家要是一棵树,先父下葬时我就可以说这句话了。我们也会像一棵树一样,伸出的枝枝叶叶去找,伸到空中一把一把抓那些多得没人要的阳光和雨,捉那些闲得打盹的云,还有鸟叫和虫鸣,抓回来再一把一把扔掉。不是我要找的,不是的。

  我们找到天空就喊你,父亲。找到一滴水一束阳光就叫你,父亲。我们要找什么。

  多少年之后我才知道,我们真正要找的,再也找不回来的,是此时此刻的全部生活。它消失了,又正在被遗忘。

  那根躺在墙根的干木头是否已将它昔年的繁枝茂叶全部遗忘。我走了,我会记起一生中更加细微的生活情景,我会找到早年落到地上没看见的一根针,记起早年贪玩没留意的半句话、一个眼神。当我回过头去,我对生存便有了更加细微 的热爱与耐心。

  如果我忘了些什么,匆忙中疏忽了曾经落在头顶的一滴雨、掠过耳畔的一缕风,院子里那棵老榆树就会提醒我。有一棵大榆树靠在背上(就像父亲那时靠着它一样),天地间还有哪些事情想不清楚呢。

  我 八岁那年,母亲随手挂在树枝上的一个筐,已经随树长得够不着。我十一岁那年秋天,父亲从地里捡回一捆麦子,放在地上怕鸡叼吃,就顺手夹在树杈上,这个树杈也已将那捆麦子举过房顶,举到了半空中。这期间我们似乎远离了生活,再没顾上拿下那个筐,取下那捆麦子。它一年一年缓缓升向天空的时候我们似乎从没看见。

  现在那捆原本金黄的麦子已经发灰,麦穗早被鸟啄空。那个筐里或许盛着半筐干红辣皮、几个苞谷棒子,筐沿满是斑白鸟粪,估计里面早已空空的了。

  我们竟然有过这样富裕漫长的年月,让一棵树举着沉甸甸的一捆麦子和半筐干红辣皮,一直举过房顶,举到半空喂鸟吃。

  “我们早就富裕得把好东西往天上扔了。”许多年后的一个早春。午后,树还没长出叶子。我们一家人坐在树下喝苞谷糊糊。白面在一个月前就吃完了。苞谷面也余下不多,下午饭只能喝点糊糊。喝完了碗还端着,要愣愣地坐好一会儿,似乎饭没吃完,还应该再吃点什么,却什么都没有了。一家人像在想着什么,又像啥都不想,脑子空空地呆坐着。

  大哥仰着头,说了一句话。

  我们全仰起头,这才看见夹在树杈上的一捆麦子和挂在树枝上的那个筐。

  如果树也忘了那些事,它便早早地变成了一根干木头。

  (选自《遥远的村庄》,有删改)#p#副标题#e#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头写路和风,通过描述它们的不可靠和不记得,突出了树对记忆的忠实坚守。

  B.作者以树根与树干的关系隐喻两代人之间的关系,含蓄地传递出对父亲深沉的情感。

  C.“我们早就富裕碍把好东西往天上扔了”, 表达的是我们对贫苦生活的喟叹与无奈。

  D.文章既写了树又写了人,人事与树语交织融汇,人情与哲思熔于一炉,形散而神聚。

  5.文章的标题“树会记住许多事”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5分)

  6.本文的语言极具特色,请结合全文加以赏析。(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2007年12月发布的“限塑令”,改变了人们的购物习惯。发改委去年发布的数据显示,“限塑令”实施以来,塑料袋使用普遍减少2/3以上,累计约为140万吨,相当于节约了840万吨石油。现实中,在市、农贸市场,也常有消费者自备购物袋。不过,从农贸市场、市,到快递、外卖,生活中塑料袋的身影还是很常见。近日有媒体调查后得出结论,执行近10年,“限塑令”的政策效应正在逐渐弱化,引来不少讨论。

  随着“互联网+”兴起,和外卖领域逐渐成为塑料袋消耗大户,变成监管盲区。数据显示,去年仅快递业塑料袋使用量就高达147亿个。加之薄塑料袋肆意流通等老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难免让人觉得“限塑令”在弱化。

  “限塑令”遏阻,的确是新老问题的叠加所致。执法部门取证难、执法难依然存在,管不住小作坊这样的生产方,也管不住农贸市场这样的销售方。而 市“积少成多”从中获益,更让人吐槽“限塑令”变为“卖塑令”。从这个角度看,即便是“限塑令”加码,也同样有个执行的老问题。

  不久前,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正在协调起草《关于推广标准托盘、发展单元化物流的意见》,将会同相关部门研究调整“限塑令”,研究制定在电商、快递、外卖等行业率先限制一系列不可降解塑料包装使用的相关实施方案。

  当前,相关制度安排已经比较立体、丰富。如何让规定从纸面落实到地面进而发挥应有威力,还有赖于监管部门主动作为、密切协同。环保、质监、工酉等部门,需要在塑料袋生产的审批、监控、执法等环节形成合力。

  其实,推进“限塑”进程,根本上仰赖于企业和公众的参与。例如,据推算,我国每周有过3亿份外卖被送出,如果按每份外卖消耗1个塑料袋计算,就产生了3亿个塑料袋。面对这一问题,从外卖平台到餐饮商家都负有责任。塑料袋虽小,但折射着环保的大命题。唤醒公众的环保意识,从我做起、主动限“塑”,才能从根本上降低塑料袋消耗量,真正减少环境污染。

  (摘编自王石川《限塑十年,绿色生活仍在路上》,2017年12月6日《人民日报》)

  材料二:

2018年皖北协作区高三年级联考语文试题答案

  (摘编自《七年“限塑令”,到底是不是一纸空文?》,2016年2月16日中国网)

  材料三: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废纸分会秘书长唐艳菊说,如果收集外卖和快递包装的服务点设置合理,配套条件齐全,规模收集具有很大的市场价值。“在理想条件下,这些包装能形成绿色闭环和可循环闭环,但实际上很难将这类材料分门别类回收再利用。”

  复旦大学教授顾晓鸣建议,通过推广使用纸袋、可降解塑料袋或者简易打包的方式减少塑料袋的使用。同时,通过各类宣传让公众意识到白色污染的严重性,树立环保意识,在日复一日的坚持中逐渐养成少用、不用和重复利用塑料袋的习惯。

  一些企业已经开始“自我加压”,提升塑料袋等包装的“绿色含量”。如京东成立了物流包装实验室,研发新型环保材料,推出在堆肥条件下3个月内可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的全降解包装袋,推广使用后可以减少大量白色污染。

  (摘编自王石川《“互联网+”行业成“限塑令”“重灾区”》,2017年9月25日新华网)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限塑令”的发布改变了人们的购物习惯,塑料袋的使用普遍减少;但执行近10年,“限塑令”的政策效应正在逐渐弱化。

  B.薄塑料袋肆意流通、执法部门执法难等老问题和快递、外卖领域难以监管等新问题,使得“限塑令”难以取得应有的效果。

  C.由材料二可知,2009年上海市各产生源生活垃圾中塑料袋含量较上一年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含量大多高于“限塑令”发布前的水平。

  D.认为,如果收集外卖和快递包装的服务点设置合理,配套条件齐全,规模收集来的包装就可以形成绿色闭环和可循环闭环。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限塑令”管得住正规厂家,却很难管得住小作坊;管得住大市,却很难管得住农贸市场。这使得快递和外卖等领域成为监管的盲区。

  B.由于自备购物袋顾客很少,大部分顾客为图便利都会直接购买塑料袋,使得“限塑令”有转变为“卖塑令”之嫌,市成为受益方。

  C.由材料二可知,2007年至2011年间,上海市生活垃圾中塑料袋的含量在“限塑令”发布后总体上呈下降趋势,但减量的效果并不明显。

  D.由材料二可知,2011年相对于2008年,上海市不同类型生活垃圾中塑料袋含量有所下降,比较而言,公寓中的住户对政策反应能力较好。

  E.虽然“限塑令”已实施多年,也取得了的成效,但效果终究不尽如人意。随着外卖、快递等各种新生活方式的出现,限塑的任务依然艰巨。

  9.怎样才能将“限塑令”落到实处?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黄佐,字才伯,香山人。祖瑜,长乐知县,以学行闻。景泰七年举于乡,入成均,与天下士讲肄,为文章必授经术,证时务,人尽逊谓弗如也。天顺癸未,疏正身正家六事,凡数千言。上之,触权贵,将得罪,赖礼部尚书王翱、户部侍郎薛远救之,繇是誉日章。

  正德中,佐举乡试第一。世宗嗣位,始成进士,选庶吉士。嘉靖初,授编修,陈初政要务,又请修举政策,疏皆留中。寻省亲归,便道谒王守仁,与论知行合一之旨,数相辨难,守仁亦称其直谅。还朝,会出诸翰林为外僚,除江西佥事。旋改督广西学校,闻母病,引疾乞休,不俟报竟去,下巡抚林富逮问。富言佐诚有罪,第为亲受过,于情可原,乃令致仕。家居九年,简宫僚,命以编修兼司谏,寻进侍读,掌翰林院。召为右谕德,擢国子祭酒。母忧除服,起少詹事。谒大学士夏言,与论河套事不合。会吏部缺左侍郎,所司推礼部右侍郎崔 桐及佐。给事中徐霈、御史艾朴言:“桐与左侍郎许成名竞进至相诟詈而佐及同官王用宾亦争觊望惟恐或先之宜皆止勿用。”言从中主之,遂皆赐罢。

  佐弟子多以行业自饬,而梁有誉、欧大任、黎民表诗名较著。欧大任,字桢伯,顺德人。由岁贡生历官工部郎中,年八十而终。黎民表,字惟敬,从化人,御史贯子也。举乡试,久不第,授翰林孔目,迁吏部司务。执政知其能文,用为制敕房中书,供事内阁,加官至参议。

  佐学以程朱为宗,惟理气之说,独持一论。平生撰述至二百六十余卷。所著《乐典》,自谓泄造化之秘。年七十七卒。穆宗诏赠礼部右侍郎,谥文裕。

  (选自《明史·黄佐传》)#p#副标题#e#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桐与左侍郎许成名竞/进至相诟詈/而佐及同官王用宾亦争觊望/惟恐或先之/宜皆止勿用/

  B.桐与左侍郎许成名竞进/至相诟詈/而佐及同官王用宾亦争觊望/惟恐或先之/宜皆止勿用/

  C.桐与左侍郎许成名竞进/至相诟詈/而佐及同官王用宾亦争/觊望惟恐或先之/宜皆止勿用/

  D.桐与左侍郎许成名竞/进至相诟詈/而佐及同官王用宾亦争/觊望惟恐或先之/宜皆止勿用/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乡试:科举时代选拔人才的一种考试等级,乡试考中的称举人。黄佐与祖父都参加过乡试,黄佐考中,取得会元的称号。

  B.祭酒:古代飨宴时酹酒祭神的长者,后也用来泛称年长或位尊者。汉魏以后多作官职名,如博士祭酒、国子监祭酒等。

  C.除服:俗称“脱孝”。封建社会的官员遇父母去世,要求需要服孝期满才能脱去孝服继续任职。文中指黄佐守丧期满。

  D.程朱:指宋朝的程颢、程颐和朱熹,也代指他们发展出来的理学思想体系,其主要内容有 “天理”说和“格物致知”论。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黄佐家学深厚,科考顺利。他的祖父在中举后进入成均馆与天下士子讲论肄习,学识为时人称道;黄佐也先后通过了乡试和殿试。

  B.黄佐正直诚信,持论不阿。黄佐在和王守仁交流探讨“知行合一”的学说时,两人之间多次发生争执,他却受到王守仁的称赞。

  C.黄佐因材施教,弟子贤良。黄佐的弟子们大多能够以品行和学业自我鞭策,有的在诗歌创作上享有盛名,有的在政治上有所作为。

  D.黄佐潜心学问,著述颇丰。他在学术上虽然以程朱理学为宗,却不迷信,在理气说上有独到的见解,平生撰写著作达二百多卷。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上之,触权贵,将得罪,赖吏部尚书王翱、户部侍郎薛远救之,繇是誉日章。

  (2)旋改督广西学校,闻母病,引疾乞休,不俟报竟去,下巡抚林富逮闯。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14~15题。

  【中吕】满庭芳·京口感怀

  汤舜民①

  残花剩柳,摧垣废屋,新冢荒丘。海门②天堑还依旧,滚滚东流。铁瓮城③横刺着虎口,金山寺高镇着鳌头。斜阳候,吟登舵楼,灯火望。

  【注】①元末明初戏曲家, 所作乐府、套数、小令极多。②京口以下江面开阔,古人称海,其地称海门。③铁瓮城,位于今省镇江市京口区北固山的前峰。

  14.以下对本曲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开头三句由花柳到屋舍再到坟墓,以白描手法展现出一派满目疮痍、颓败凄凉的景象,语言清丽凝练,生动形象。

  B.“海门”一句将前三句作一收缩,语势为之顿挫,“天堑还依旧”以大自然之永恒反衬世事无常,寄寓作者的无限感慨。

  C.“铁瓮城”一联对仗工整,是对“天堑”的进一步描述,意境雄浑,音节响亮。“横刺”状其开阔,“高镇”显其雄峙。

  D.较后三句以江上晚景作结,时光无情而夕阳有意,仍在痴心等候。作者登船眺望对岸一片灯火中的城,吟咏感怀。

  E.本曲末尾“灯火”与篇首“摧垣废屋”“新冢荒丘”,前后情境形成鲜明对比,透露出复杂而微妙的心境,耐人寻味。

  15.与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相比,这首曲子表达的情感及抒情手法有何不同?(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题,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马说》中作者通过写“ , , ”等不爱护、不理解千里马的行为,批评了统治者给予人才的不公正待遇。

  (2)屈原在《离骚》中,用“ , ”两句表达了只要自己的本心确实是美好的,就不要在乎别人是不是理解自己。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 一项是(3分)

  ①把房屋出租给食品黑加工点,对人体健康及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危害的,出租者将被重罚,这是打击黑作坊釜底抽薪的做法。

  ②如果可以的话,真希望能一直留在美丽的乡村。闲暇时,看天边云舒云卷,观日出日落,过瓜田李下的生活,好不惬意。

  ③我们对文化的传承不应胶柱鼓瑟,而应尊重文化传统,联系社会实际,注重变通、创新、多元,注重在基础上的传承。

  ④南仁东先生屡遭坎坷却矢志不渝,投入射电望远镜研究,常常宵衣旰食,潜心科研,为祖国的天文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⑤在新理念的指引下,这个昔日的煤炭之城改变发展思路,去年非煤产业增加值占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半壁江山。

  ⑥饶宗颐先生毕生热爱学术研究,在古文字学、敦煌学、考古学、金石学等诸多领域均做出重大贡献,成果丰硕,著作等身。

  A.①③⑥ B.②④⑤ C.②③⑤ D.①④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事实上,每种教学模式都有其积极的一面,也都具有的局限性,可以说世界上没有的一劳永逸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

  B.阅读一些好书,可以让孩子们开拓视野,培养自信;更重要的是,能够引导他们遇见更好的自己,帮助他们构建美好的精神家园。

  C.作为透析国人心灵的精神史诗,《白鹿原》的创作反映了一百年来乡村社会的生存原则被动摇、破坏的过程,塑造了几类典型人物。

  D.随着云计算、人工智能、现代传感、信息融合、通信及自动控制等高新技术的不断进步,无人驾驶已成为一个新的技术热点备受关注。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A.赵明和张华因一件小事发生冲突,幸亏班主任及时发现,从中斡旋,才化解了两人之间的矛盾。

  B.王老师酷爱文学,藏书丰富,也很愿意把书借给班里的学生阅读,但他要求学生阅后及时奉还。

  C.多年未见的老乡到城里来看望我们,捎来了一大包家乡的土产。盛情难却,较后我只好笑纳了。

  D.为回馈客户的长期惠顾,本商场重磅推出智能手机促销活动,欢迎广大新老顾客进店垂询。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每处不过15个字。(5分)

  ① 。游客的需求促进旅游业的发展,顾客的需求促进商业的发展,乘客的需求促进交通业的发展,同样, ② 。教师在教学设计前需要对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分析,获得有效数据,在此基础上制定教学目标、确定教学策略、实施教学活动,才能较大限度增强教学效能, ③ ,从而实现教育教学的有效发展。

  21.以“命运共同体”为关键词,另选两组概念,仿照示例各写一段话,要求观点合理,符合逻辑。(6分)

  示例:乡村和城市是命运共同体,乡村可以为城市的发展打下基础,城市可以为乡村的发展提供动力:城市和乡村之间从来都是密切联系、相互促进的。#p#副标题#e#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在银行柜台办理手续时,时常可见“钱款当面点清,离柜概不负责”之类的提示语。近日,秦女士在某银行取款时,银行多给了她1600元。事后,银行向秦女士讨要多给的部分,遭到拒绝。秦女士坚称,银行规定“离柜概不负责”,她也“离柜概不负责”。

  有人支持秦女士的做法,主张坚决不退;有人表示,钱还是要退的,只是这“离柜概不负责”的规定着实让人不舒服。

  这件事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综合材料的内容与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由秦学教育整理编辑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文章标签: 皖北协作区
上一篇:参考答案|2018兰州市高三第二次实战模拟考(兰州二诊)语文试题 下一篇:福建质检|2018年福建省高三毕业班质检考试(语文)试题
  • 热门课程
  • 热门资讯
  • 热门资料
  • 热门福利
亲爱的家长(学生)您好:
恭喜您,您已经预约成功!
同时你将获得一次学习测评机会
+年级学科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