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倪闽景:谈“教育内卷和学会选择”
高中 来源:网络 编辑:胆小鬼 2022-09-19 10:15:57

       现在各行各业“内卷”一词是频繁出现。教育内卷也是被学生家长不断提出来、也有很多家长在批判教育内卷,但是教育内卷究竟指什么?家长和学校又该如何做才能打破教育内卷,或者如何在这样内卷的情况下如何自处?

  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倪闽景想要和大家聊聊“内卷”,在“内卷”中如何学会选择。

  本文节选自《学习的进化》,作者倪闽景,第一教育经授权发布

  教育内卷就是指教育系统内不断加剧的升学竞争和学生学习压力。就这点学科知识,就这群老师和学生,大家越搞越忙,越搞越焦虑。

  学校里数学老师布置作业多了,那英语老师也要多布置,否则英语老师会觉得时间都被数学老师抢过去了;这个家长送孩子去培训机构了,那其他家长也不得不送,否则觉得自己孩子要落后了;这个孩子作业做到10点,那个孩子就做到11点;最可恨的是培训机构还打出这样的广告:“你可以不来参加我们的培训,但我们正在培训你的竞争对手……。”

  有意思的是,大家都看到问题了,但大家好像都没有办法,教育部门不断发文件,结果还是没有改善,这就是我们教育的现状。

  实际上现在学校的条件越来越好了,教育均衡也确实是做得越来越好了,教师也都是经过正规大学培养的大学生了,从OECD组织的PISA测试中可以看出,中国的基础教育质量在世界也是名列前茅的,但我们老百姓对教育反倒越来越不满意了,这就是教育内卷的可怕之处。

  要破解教育内卷,首先要认识到,这不是学生学业负担重不重的问题,而是一个社会对教育所持的价值观问题。学校总会有一点不同的,但是家长会对一点点不同也无法忍受,其本质是因为我们对学校的评判只有一个标准——升学率。

  因此,我们应该要鼓励学校多样化,只有这样才能让家长看到有的学校这个好,有的学校那个好,找到心理平衡。

  如果是单一评价,那么有些“佛系”的家长本来对孩子文化学习没很高要求的,结果学校老师也会逼着家长“鸡血”起来。

  还有一个问题是,我们经常会把认为重要的东西变成考试。

  以体育进中考和高考为例,现在就有很多争议。实际上,重视体育最好的办法是学校开齐开足体育课,并提供更好的体育场馆和设施,提供更好的体育师资,让孩子们体会到体育运动给自己带来的愉悦,那么孩子们才会养成终身运动的爱好和习惯。

  孩子们的学习主动性才是破解内卷的强大动力。

  这么多年教育改革一直是在有限时间里做增量,不断给学生增加课程内容。

  好的教育改革一定要有增有减。

  比如,应该规定每周拿出一个半天去校外活动,去看看博物馆、科技馆,让孩子们去参加社会实践,那么孩子们自然会减少文化课学习,减少作业量。

  再如,为什么家长要把孩子送去培训机构补课,很多是因为学校教师的教学能力不行,没自信,孩子不喜欢,听不懂,甚至有老师会直接对家长说:你孩子学习基础不行啊,赶紧去补补课。结果去了培训机构后,家长发现孩子喜欢学习了,成绩也上来了。这样一弄,更多人盲目地跟去培训了。

  破解这个问题的办法应该是不断提高教师素质,让孩子们喜欢学校,喜欢老师。

  提高教师素质是最难的,最好的办法是让最优秀的人来做老师,这需要继续提高教师收入,什么时候最优秀的人愿意来做老师了,这个时候教师的待遇才算是可以了。

  但是,哪怕教师都是最优秀的,内卷就能破解吗?笔者的判断是“否”!因为教师再优秀,也不能保证所有孩子都能上北大清华。

  内卷在现代学习阶段之所以会如此突出,不是因为老师不优秀,不是因为教育不均衡,也不是因为教育投入不足,内卷情况最严重的地方,恰恰是经济最发达的地区、教师最优秀的地区、教育经费最充足的地区,内卷最甚的地方甚至就是北大、清华所在的海淀区。

  内卷的根本原因是学习进化和文化进化之间出现了背离。学习是文化进化的基本作用力,但是如果文化进化的速度超过了每个人的学习速度,那么“人”这个进化量子就会陷入一种十分无助的状况。家长会“鸡血”,孩子会“躺平”。

  但是,马上会有人质疑:为什么东方国家内卷都比较严重,而西方国家同样进入了现代学习阶段,内卷却并不那么突出?这就更让我们要从文化进化角度来分析这个现象背后的原因。

  文化进化使社会更加开放和多元,这个情况东西方都一样,开放和多元意味着我们面临着更多的选择。

  在物质匮乏时期,有选择权,人会有一种优越感,但当你面对超多选择项的时候,选择将会变成一种负担,而且相当耗费精力。

  笔者曾经接到一个家长投诉,说某个周末上午同时有数学竞赛和英语竞赛,希望能协调分开竞赛时间,好让孩子能都参加。而当我说明原因告知无法调整的时候,这位家长觉得世界末日来临了一般大声哭泣。

  笔者就这件事想了很久,终于明白了东西方在学习内卷方面差异那么大的原因——东方文化从来不是一种选择性文化,而是跟随性文化。说白了,就是随大流,东方的教育从来没有把学会选择当作重要的学习内容去要求。

  什么叫学会选择?

  第一,选择的本质是舍得。所谓选择,基本上是选了这个,就要放弃其他。你此时此刻选择了阅读,就意味着舍去了看电视或其他活动。从这个角度来看,人的一生总是在选择和舍得。

  之所以大家平时没有感到在做选择,只不过是生活的惯性给大家做了自然选择

  在一个物质过剩、知识爆炸的时代,科技和社会发展,给每个人的发展机会和学习渠道更多了,这样我们每天面临的选择会更多。现代社会之所以有这么多剩男剩女,不是因为选择少了,恰恰是因为选择多了。

  我们可有的选择项大大增加,但我们每个人依然每次只能做一件事情——选一个伴侣,这就意味着我们舍去的选择项也比以前多得多,如果没有学会舍得,那一定是十分痛苦的事情。

  回想起那个家长的投诉,我想如果家长让孩子借这个机会自己学会选择,理解“选择就是舍得”的道理,也许比参加数学和英语竞赛的意义要大得多。

  可惜的是,目前孩子们的选择大多数都是家长去做的,而家长做的往往又不是选择题,而是全部都要。看到其他孩子在学画画,就也要自己孩子去学,看到其他孩子在学奥数,就觉得自己孩子也绝对不能落后……这种情况久了,孩子们不但深受其害,同时也彻底丧失了选择的能力。

  第二,真正的选择没有标准答案。平时考试当中的选择题往往是有唯一正确答案的,实际上这并不是选择题,而是多项判断题。现实生活中的人生选择题,从来没有标准答案。

  新的高考改革,学业水平等级考试选择度很大,有些家长就埋怨,为什么要让孩子们这样焦虑,不要选,大家都考一样不是很简单嘛!这个埋怨看上去有道理,实际上没有明白,新的高考就是要学生学会去做没有标准答案的人生选择题。

  第三,学会学习首先是要学会选择,而学会选择的标志,是能尊重自己的选择,勇敢承担选择的责任。我们每一个选择基本上都是按照自己过去的情况来做出判断,这个判断一定是不完美的,有很大的运气成分,但这正是人生的乐趣所在,否则全部由过去因素决定的人生,肯定是太乏味了。任何人生选择题的选项都是有利有弊的,更何况未来还有许多不可预测的情况会完全改变原先的预判。

  就像弗罗斯特的《未选择的路》中,“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但我选了另外一条路,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显得更诱人,更美丽;虽然在这条小路上,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那天清晨落叶满地,两条路都未经脚印污染。啊,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恐怕我难以再回返。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我将轻声叹息将往事回顾: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人生的道路是有千千万万条,我们应该要学会选择,并为自己的选择而承担后果,这是我们在长大的日子需要学会的,每个人都是单独的个体,需要我们不断成长。


*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由秦学教育整理编辑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上一篇: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22年零零班录取名单公示 下一篇:西安寄宿学校排名前五:西工大、西安伊顿、丁准、龙门、黄河
  • 热门课程
  • 热门资讯
  • 热门资料
  • 热门福利
亲爱的家长(学生)您好:
恭喜您,您已经预约成功!
同时你将获得一次学习测评机会
+年级学科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