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作文预测,专家的解析
高考 来源:网络 编辑:胆小鬼 2023-04-25 14:26:08

     【备考2023年高考作文】专家高考作文解析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面对传统戏画发展中的瓶颈问题,北方昆曲剧院在今年年初,创演了昆剧《曹雪芹》。该剧围绕曹雪芹的生命行旅与心态历程,将《红楼梦》中主要人物的命运轨迹与之勾连叠合,并“跨界融合”,强化舞蹈、交响乐等艺采元素的融入,受到广泛赞誉。时代给传统戏曲带来了挑战,也为昆曲提供了发展的机遇。

  上述现象能够在更广泛的领域给人以启示。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

  材料呈现北方昆剧在新时代复兴的成功尝试,材料中的关键信息“跨界融合”,融入多方元素等可见,昆剧能积极吸取新时代的元素,进行创新性发展进而取得巨大成功的事例,启发我们,时代既是挑战,又是发展的机遇。北方昆剧的成功启发我们,当勇于接受挑战,同时把握时代机遇,才能不被时代抛弃,勇立潮头。行文时当扣住时代既是“机遇”又是“挑战”这一辩证关系展开,回答如何在挑战中发现机遇、把握机遇。

  行文构思上,先概括材料,由材料引出观点,如:时代带来挑战,强者把握机遇。接下来从怎么办的角度展开论述,一、要勇于直面挑战,逆风而行。二、要敢于接受挑战,善于转变挑战。三、顺应时代发展,勇立潮头,作时代的掌舵手。

  参考立意:

  1.驭挑战之风,乘机遇逐梦。

  2.化瓶颈为跳板,挑战更是机遇。

  3.守正创新,内外兼修。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美学家朱光潜在《我们对于一棵古松的三种态度》一文中说:有三个人同时去看一棵参天巨松,他们分别是木商、植物学家和画家。木商想到的是它宜于架屋或是制器,思量怎样去买它,砍它,运它。植物学家则把它归到某类某科里去,注意比较它和其他松树的异同,思量它何以活得这样老。画家只是聚精会神地观赏它苍翠的颜色,盘屈如龙蛇的线纹以及昂然高举的气概。由此可知,各人所见到的古松的形象都是各人自己性格和情趣的返照。

  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木商、植物学家和画家这三者对于巨松的不同态度,你对哪种态度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三个人看待古松的方式,对应三种态度。这三种态度有什么分别呢?第一种态度是实用的态度。哪些人和物对于我的生活有益,哪些人和物对于我的生活有害,哪些人和物对于我的生活无关痛痒。我对于他们于是有爱恶的情感,有趋向或逃避的意志和活动。这就是实用的态度。在木商看来,事物的意义大都源于“有用“,能为我所用。第二种态度是科学的态度。植物学家的直接目的不在于实用,他更注重客观、理性、抽象的思考,分析这棵古松与其他松树的异同。第三种态度是审美的态度。画家看古松,他把全部精神都注在古松的本身上面,他把古松当作一幅画去玩味。他不计较实用,也不推求关系,偏重直觉感受。实用的态度以善为最高目的,科学的态度以真为最高目的,美感的态度以美为最高目的。

  就“用”字的狭义来说,美是最没有用处的。然而正如庄子所言,无用之用即为大用。科学家的目的虽在辨别真伪,他所得的结果却可有效用于人类社会。美的事物如诗文、图画、雕刻、音乐等等,从实用的观点看,寒不可以为衣,饥不可以为食。我们为什么还需要美呢?因为人性本是多方的,需求也是多方的。真善美三者兼具才可以算是完全的人。真和美的需要也是入生中的一种饥渴精神上的饥渴。

  参考立意:

  无用之用,即为大用;

  以欣赏美的态度对待生活;

  以美的态度欣赏世界;

  以美之心探求世间万物。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网课”“隔离”“封控”“管制”……没情反复,打乱了人们生活的节奏,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不确定性。面对不确定性,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屠呦呦收集2000个药方,虽不断测试,但抗疟效果甚微,直到与青蒿的碰撞;"看见了就不能不管”,人来人往中快递小哥偶遇走失老人坚持选择护送其回家;全球疫情反复,大型体育赛事能否如期举办,北京2022年冬奥会做出了回答;国际空间站即将退役,太空合作前景渺茫,中国“天宫”空间站作为后起之秀,闪耀太空……

  不确定性作为一种多变状态,带来的是无处不在的风险、危机,以及无所适从的不安甚至畏惧。当然,也有稍纵即逝的机遇和柳暗花明的惊喜,以及义无反顾的勇气和始终如一的坚守。

  学会应对生活的不确定性,是当代青年的时代课题。请结合材料,联系你的学习与生活,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材料共有四段文字,围绕“不确定性”引发学生对现实生活的思考。第一段和第二段阐述现象,第三段概括材料的意义。关键词:不确定、勇气、坚守。第四段提出作文要求:当代青年,要学会怎样应对生活的不确定性。考生需把握“勇气”“坚守”,面对当代的不确定性,阐述勇气坚守的价值和意义。围绕话题,阐述面对不确定性的正确认识、正确做法即可。

  写作本题,可以正面回应“勇气”“坚守”的内涵,也可以反面思辨在当下的境遇中,“勇气”“坚守”的价值和意义。

  1、判分原则

  从考场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公正公平,对每一位考生负责;议论文重在评判其理性思辨和分析说理能力,记叙文重在评价其构思、细节、文采、意蕴等写作技巧和智慧。以43分为切入分。

  2、特别说明

  鉴于许多考生习惯于熟点写作,多以“不确定性”为题,阅卷时务请关注如下三个方面:

  看“不确定性”的界定是否恰当。将所有的“成功”或者“成绩”归结为“不确定性”造成的,属于跑题作文。

  看是否“讲道理”。重点判断是否从“不确定”中找到确定因素,以此来应对生活。能分析“不确定性”与“确定”因素的辩证关系,以此结合生活实际展开探讨,为紧扣题意。虽无深刻独到之见解,但能在常识、常理范围内有分析,有议论层次,说理有一定智慧,写作功底较好,可判为二类卷;如果见解平等陈旧,至于浅表,论证分析比较简单,虽形式上中规中矩,判为三类卷或四类卷;如果仅仅是“不确定性”事例的整体打包,或者堆砌熟知的事例故事,原则上判为“五类卷”。

  要谈当代青年如何应对,一味举古人事例,不结合现实,可视为偏离题意。

  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庄子》)

  ②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

  ③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劝学》)

  ④一沙一天地,极微即无穷。人是世界的量器,世界也是人的容器。(《2023新年献词》)

  以上关于“小大之辩”的材料具有启示意义,请选择其中两句立意,体现彼此的某种关系,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文题解析】:这是一道二元关系型作文题。“二元”之间的关系,可以是包含、并列、递进、条件、对立、互补、相辅相成、一分为二等。

  审题时首先明确“小”与“大”的内涵,然后厘清“小”和“大”的辩证关系。

  第①句:我在天和地之间,就像是一粒小石子或一颗小树在一座巍峨大山上一样。在广阔的天地之中,个体显得如此渺小,也正是看到了自身的渺小,因而更懂得谦卑。若结合庄子《齐物论》《逍遥游》等代表作进行深入思考,人可以在精神上超越个体的“小我”,将生命融入宇宙万物之间,达到一种自由洒脱的境界。

  第②句:一味求快反而达不到目的,贪图小利就做不成大事。在原文中,子夏向孔子请教政事,孔子就告诉他,一是“无欲速”,二是“无见小利”。“无见小利”就是不要着眼于小利益。只把目光盯在小利上,往往成就不了大事。不看小利,而观大局,有大心量,有长远的目光,才能成大事。

  第③句: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不能汇聚成江河大海。做好小事,是成大事的第一步。若结合原文中的“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可以引申为从点滴做起,一步一脚印,才能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第④句:个体纵然微小,但依然可以从“小我”之中看到大世界的样貌,将自身融入时代的洪流,为人类历史发展贡献力量,从而成就“大我”

  四句话都指向“小”与“大”之间关系,既有对“小”和“大”的正确认识,也涉及在正确认识基础之上的具体实践。题干中明确要求“选择其中两句立意”,行文最好直接引用两句话。“体现彼此的某种关系”,对这一关系的表述,即文章的观点。选择语句时必须考虑两句话之间是否具有某种关系,不可随意搭配,导致文章分论点之间简单并列,甚至脱节。

  【立意参考】

  第①④句:以己微光,铸国荣光。

  点点微光,照亮世界。

  第②③句:褚小者不可以怀大,绠短者不可以汲深。(小袋子里装不下大物件,短井绳没法从深井里打水。要想成就大事业必须胸襟宽广,有海纳百川之气魄,同时还需要坚持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方能在关键时刻勇挑重担。)

  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句俗语“到什么山头,唱什么歌”,《易传》则提倡“修辞立其诚”。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首先,要明确核心议题是“交流的有效性”,无论是书面的还是口语交际中的,都属于交流的范围。

  其次,要理解这两句话的含义。这两句话都在教材中出现过,“到什么山头唱什么歌”出自选择性必修中《改造我们的学习》;“修辞立其诚”出自同一单元的《修辞立其诚》,学生应该比较熟悉。在这两句话共同指向的议题中,“到什么山头唱什么歌”强调的是沟通交流要注意对象、场合,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而“修辞立其诚”则强调沟通交流时要真诚,立言为文要坚持“诚”,就是说发言立论要以事实为根据,要真实可信。

  其中关键点就在于辨析“到什么山头唱什么歌”不等于圆滑、见风使舵;而“修辞立其诚”也不意味着耿直,不用讲究方式方法。也就是说,真正有效的交流是两者的有机结合。最后,还要考虑现实针对性。现在虽然早已不是张岱年写作此文的 1992 年,但从某种程度上说,现代社会可能滑到“到什么山头,唱什么歌”的极端了,只要产品能大卖,只要能签成合同,只要能成功,不惜言语浮夸,甚至造假。所以相对而言,还是要更强调“修辞立其诚”。

    


*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由秦学教育整理编辑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上一篇:杭州星火教育怎么样?一对一的辅导是在校区辅导还是? 下一篇:5月5日开始!2023年河北省高考选科和交费
  • 热门课程
  • 热门资讯
  • 热门资料
  • 热门福利
亲爱的家长(学生)您好:
恭喜您,您已经预约成功!
同时你将获得一次学习测评机会
+年级学科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