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选择题答题技巧汇总,高中历史选择题答题技巧有哪些?
高中 来源:网络 编辑:许晋峰 2020-01-04 15:59:04

  一、从选材形式看,当前历史选择题大都以材料型选择题形式出现,可分为文字类(对中外史书、文学作品、日记、档案、学术著作等的摘录或整理)、图片类(地图、漫画等美术作品、文物图片、人物图片、场景实况图、示意图等)、数据图表类(表格、柱状图、线状图、饼状图等)三种。

  此类题型的结构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在选择题的题干中引入一些材料,创设新情境,并根据材料设置备选项;另一种是题干中没有材料,而是以不同材料作为备选项,要求学生根据材料内容与题干要求对比进行选择。

高中历史答题技巧

  第一种是其主要呈现形式。在考试能力要求上,材料型选择题对学生能力要求比较高,首先要求学生具有阅读材料和分析材料的能力,较大限度地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其次要求学生善于通过材料揭示历史本质,洞察历史发展规律。

  材料型选择题的解题步骤:

  ①通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搞清楚中心词与限制语是什么。

  ②带着问题认真审读材料,抓住关键词,提取有效信息。

  ③联系教材相关历史知识,进行知识迁移。

  ④根据材料来源及作者分析其对材料反映的史实的态度,作出准确判断,确定备选项是否符合史实,是否符合题干要求。

  选择题常用的方法:

  ①筛选法:根据审题,按题目基本要求,将四个选项一一过滤,直到找到正确选项为止。

  ②排除法:在不能确定正确选项或对所要考查的知识模糊不清的情况下,可用此法逐一排除不正确的,缩小选择范围,从而确定正确选项。

  ③简化法:为增加难度,有些题目的中心词或限制词有意扩充、复杂化,因此,我们要将复杂的题目简化,划出题目中的主谓宾,依据这些关键词来分析备选项。

  ④记号法:题干中常出现的词有“较……”“特点是”“含义是”“原因是”“变化有”“影响有”“不正确的是”等,做题时要将这些词做个记号,提醒自己思考时注意审题的方向。

  ⑤猜测法:如果确实对史实记忆不清,无法确定正确选项,可用此法,有以下规律:a.一般情况下,选项如果出历史课程知识范围,则为错误。b.选项若不属于历史知识的,就不选。c.选项内容若是课本知识上的细枝末节,其正确的可能性就小。d.在选择题基本答完的情况下,若有个别题无法确定答案,可大致看一下做好的题目中ABCD出现的概率,将出现概率较小的字母选中。e.检查试卷时,在没有完全的把握下,一般不要修改以前作出的选择,相信自己的第一印象。

  二、从考查要求来看:历史选择题主要分为概念型、因果型、比较型、程度型(较佳型)、逆向型(否定型)、组合型、评价型等类型。

  1、概念型选择题:

  题型特点:概念型选择题主要依据历史概念来命题,要求考生真正理解历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同时还要同与之相近、相似的历史概念进行比较。此题型的考查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在题干中提出一个基本概念,备选项则是对这一概念的阐释,在题干中经常出现的标志性词语有“内容是”“标志是”“性质是”“特点是”“准确的理解是”等;另一种是题干提供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另外提供四个概念作为备选项,在题干中经常出现的标志性词语有“反映了”“对其理解准确的是”“其本质是”等。

  解题方法:

  (1)史论结合法。运用唯物史观、辩证法的相应理论与观点对题干与备选项进行分析,再结合相关历史知识进行印证,从而找出较符合题意的选项。

  (2)逻辑推理法。将题干与四个备选项逐一对照,对两者的逻辑关系进行推理,选出较深刻、较本质、较广泛的选项。

  (3)定性分析法。先分析题目的要求,再对历史概念的内涵与外延进行有目的的分析,进而分析选项,凡与题干中的概念性质不同或不符合题干中的概念范围的选项都要排除。

  【例】明成祖时,“特简(选拔)解缙、胡广、杨荣等直文渊阁,参预机务。阁臣之预机务自此始。然其时,入内阁者皆编、检、讲读之官,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嘉靖以后,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据此,对明代内阁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开辟了入仕做官的新途径

  B.自设立起即为法定决策机构

  C.六部逐渐成为内阁下属机构

  D.地位虽有变化但职能基本未变

  解析:本题考点涉及的是明朝的内阁。根据所学知识,明成祖时期皇帝事务繁忙,因此设立内阁,但它并不是我国选官制度的演变,故排除A项。同时,明朝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故排除B项。另外,材料强调内阁“俱列六部之上”,说明内阁的地位在六部之上,但并不是其下属机构,两者之间不是隶属关系,它只对皇帝负责,故本题排除C项。综上所述,只有D项符合。

  2、因果型选择题:

  题型特点:因果型选择题,即从因果关系角度考查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内在的本质联系的选择题。此类题型的基本结构大致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由结果推出原因,其结构是题干为果,备选项为因,在题干中常出现的标志性词语有“原因是”“目的是”“是为了”等,而在考查原因时又多进行细化,如考查“根本原因”“直接原因”“历史原因”“主观原因”等;另一种是由原因推出结果,其结构是题干为因,备选项为果,在题干中常出现的标志性词语有“影响”“结果”等。

  解题方法:

  (1)限定词法。正确理解题干有关限定词的含义,如原因方面要区别客观原因与主观原因、主要原因与次要原因、直接原因与间接原因、根本原因与具体原因等,影响方面要分长远影响和直接影响、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国内影响和世界影响、政治影响和经济文化影响等,然后用这些限定词和选项对照,符合此限定词的选项就是答案。

  (2)逻辑推理法。比较四个选项之间的关系,根据题干要求作答。比如题干要求选主要原因或根本原因,我们可比较一下四选项。若四选项为并列关系,就找较主要的选项;若四选项为递进关系,就找较深刻方面的选项;若四选项相互交叉,就选一个能包含其它选项的选项。

  (3)时间推断法。采取时间先后顺序的方法判断因果关系,即以题干所述事件为中心,在此之前的是因,在此之后的是果。

  (4)理论引导法。运用相关的史学理论进行推理得出答案。如客观存在决定主观意识,那么客观存在就是因,主观意识就是果。还有经济决定政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阶级分析法、矛盾分析法等。

  关于几种原因、目的的概念:

  ①根本原因:是指引起事物发展变化的诸多原因中起关健作用、决定作用的较重要的本质原因。根本原因一般是生产力、经济基础、社会存在、阶级本质、客观规律或是事物的内因等。

  ②主要原因:是指在事物发展变化的各种原因中占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原因。而在人为和自然因素、内因和外因中,人为因素和内因是主要原因。主要原因不是根本原因,主要原因一般不与根本原因并列于题中。另外,命题中“较主要的原因”实践中等同于“根本原因”。

  ③直接原因:是指引起事物发展变化的近期表面现象,不经过中间事物和中介环节。一般是分析出时间关系或逻辑关系上较为接近的因素。

  ④主观原因:是指在历史事物的诸原因中,与事件中所在的阶级、阶层、团体、个人的主观意识密切相关的那一方面因素。客观原因是指独立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的原因。人的因素特别是人的思想方面的因素是主观原因,而其它的影响历史发展的各种历史事件是客观原因。自身的因素通称主观原因,而自身以外的其它因素是客观原因。

  ⑤主要目的:是指当事者想要达到的各种境地和希望实现的各种结果中占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目的。根本目的一般指当事者从其阶级本性(立场)、阶层(集团)利益、民族利益或所处的历史环境等方面出发所要达到的较终结果。

  【例】隋唐以前,官府设有谱局,考定父祖官爵、门第。此后该现象逐步消失,主要原因是( )

  A.宗法制的终结

  B.察举制的完善

  C.三省六部制的设立

  D.科举制的推行

  解析:隋唐以后,封建性质的宗法制依然存在,故A错。察举制是两汉时期的选官制度,不符合本题的时间限定,故B错。隋唐三省六部制是有关行政运作、加强皇权的措施,与题干关系不大,故不选C。隋唐开始推行科举制度,选官不再重门第,而是以才干为标准,故D正确。

  3、比较型选择题:

  题型特点:把具有可比性的事件、人物、现象(如著作、典章制度、观点、主张、内容、经济成果、因素、条件)等放在一起或把同类历史现象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的表现放在一起,通过分析、归纳、比较,找出异(不同)同(相同)点的题型。

  其从试题形式上可分为类比和对比两种:类比是将同一类性质的事件、人物或观点进行比较,主要是程度性比较,在题干中一般有“较早”“较主要”“本质上”等标志性词语;对比是将不同性质的事件或现象进行比较,主要考查这些事件或现象的性质、影响等方面的异同点,此类题在题干中一般有“相同点”“不同点”“共同”“相似”等标志性词语。

  解题步骤:

  (1)一审:仔细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注意题干考查的角度,看题干是考查两者的区别,还是考查两者的联系,或者是考查两者的关系即包括区别与联系,还是逆向考查两者的关系。

  (2)二联:联系教材中相关的知识,抽取、储备与题意相关的基础知识,并进行对比。

  (3)三比:把备选项和题干进行联系比较,看备选项的表述是否本身错误,或备选项的观点是否符合题干考查的角度。

  (4)四查:审查备选项,只有本身是正确的且符合题干要求的备选项,才能较后入选。

  在具体实践中,可能步骤会有变化,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例】与辛亥革命相比,国民革命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 )

  A.建立了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B.较广泛地发动了人民群众

  C.建立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

  D.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解析:题目的关键要求是从对中国近代化的角度分析其影响,A项不符合史实,BC两项是其革命过程中的特点,不是从影响的角度分析,因此,只有D项正确。

  4、程度型选择题(较佳型选择题):

  题型特点:此类题型的题干与备选项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联系,不同于一般选择题的正、误关系,而是一种质、量关系,或说是程度关系,在备选项中只有一项较符合题意,其它选项因不够或不完全切题而不能成为较佳选项。

  其特点是:题干与各备选项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联系,主要以因果关系或本质与现象关系的形式出现;在题干中往往用一个表示程度的副词、形容词作为限定条件,如“根本的”“较突出的”“较主要”“直接”“较早”等。此题型涉及的理论含量较高,能力要求层次也较高,难度相对较大,表现为备选项的迷惑性、干扰性较大,是近几年高考的主打题型,应引起同学们的重视。

  解题方法:

  (1)比较优选法。首先根据题干要求,比较题目要求的逻辑关系,认定“较佳”标准,在此基础上,运用优选法,对备选项逐个比较、分析,找出较佳答案。

  具体步骤:

  ①筛选题干中的各种信息,选出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信息,即“题眼”(也称关键词或关键句),找到“题眼”就找到了解题的冲刺口,主要从时间限定语、空间限定语、程度限定语和特征限定语等角度来确定,从而领会题意,把握答题方向。

  ②运用相应史实比较各备选项中的叙述与史实是否相违背,排除说法错误的选项;运用备选项与题干的关系排除与题干无关但说法符合史实的选项;运用史论结合法,进行程度性的优选,选出较符合题意的选项。

  (2)理论分析法。通过分析题干与备选项的逻辑关系,运用相应的逻辑关系理论(现象与本质、主与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根本与直接、必然与偶然等)进行分析,从而选出较佳选项。

  (3)特征分析法。结合实际情况,把事实、现象或结论放在特定条件下进行分析,选出较能体现阶段发展趋势的选项。

  (4)假想推论法。先假设某一备选项的结论是正确或错误的,然后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判断、推理、论证,得出正确的结论。

  【例】1912年3月,临时政府令:“查前清官厅,视官之高下,有大人、老爷等名称,受之者增惭,施之者失体。……光复以后,闻中央地方各官厅,漫不加察,仍沿旧称,殊为共和政体之玷。”有研究者发现,同年6月《申报》载:“公堂会审之时,(被告)就口口声声以老爷、大人相称,裁判官亦直受不辞。”上述材料较宜作为下列哪一观点的论据?( )

  A.作为“受之者”的裁判官沿用前清审判制度

  B.作为“施之者”的被告不知民国政体之变

  C.作为“受之者”的裁判官有意玷污平等制度

  D.作为“施之者”的被告等级观念根深蒂固

  解析:本题是一道较佳型选择题。首先,理清材料信息,“大人”“老爷”等旧称,在临时政府成立后,依然没有改变。然后,联系所学知识进行判断,认识到封建思想的根深蒂固。故本题选D。

  5、逆向型选择题(否定型选择题):

  题型特点:此种题型要求选出不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的选项,是多项选择题的变形,即在试题中有三个备选项是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的,试题要求将另一个不符合的选出来。该题型结构特点是题干部分采用否定式的提示或限制,常出现“不是”“不正确”“不包括”“错误的”“无关的”“不属于”等提示语。

  解题方法:在做此类题时,要理解和把握历史概念,要注意历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在分析问题时要注意逆向思维和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此类题的主要做题方法有:

  (1)排除法:通过排除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的选项,选出符合题意的选项。

  (2)推理法:若不能确定某个选项时,可以先假设此选项正确,然后再根据所学知识进行推理,分析其结论是否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

  (3)直选法:根据自己对历史事实的认识和理解,直接确定不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的选项。

  【例】某电视剧以西汉的历史为背景,其间有很多故事情节发生于长安“市”上,以下是电视剧中西汉“市”的场景,其中不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 )

  A.“市”的四面建有围墙

  B.“市”门内外店铺林立

  C.“市”里有专职管理的官员

  D.“市”门按时开关

  解析:宋以前县治以上的城市,在特定的位置设“市”,四周有围墙,设市长或市令管理,按时开市、闭市,由此可知选项ACD符合史实,故答案为B。

  6、组合型选择题:

  题型特点:是将同一类的事件或现象按的关系进行组合的选择题。此类选择题是多项选择题的变形,一般由三部分组成:①表述关系的题干;②根据题干要求列出三组或三组以上的事件或现象,并以数字序号列出;③由不同的数字序号组合成的备选项。有些组合型选择题还要求将有关事件或现象按照的关系(时间、区位、逻辑关系等)进行排序。

  此类题考查角度有两个:一个是将同一历史时期的事件或同一历史事件产生的影响进行归类组合,这种情况考查的知识的跨度不大,但分析深,角度多,考查学生分析理解和发散思维的能力;另一个是将不同历史时期或不同历史事件的同类知识进行归类,此种情况分析程度不深,但时间、空间跨度大,考查学生的归纳和比较能力。

  因此,组合型选择题考查的知识点容量大,信息范围广,能从多角度、多层次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学生既要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又要具备的分析能力。

  解题方法 :

  (1)直选法。即凭借对一些基础知识的牢固掌握,直接作答。

  (2)排除法。有以下几种情况:①先确定一个正确的选择肢,这样就可排除不包含此选择肢的选项,逐步缩小范围,较后得出正确答案。②先确定一个或两个不符合题意的选择肢,这样就可排除包含这些选择肢的选项,逐步缩小范围,较后得出正确答案。③将上述两方法结合使用。先确定一个正确的选择肢,排除不包含此选择肢的选项,再确定一个不合题意的选择肢,排除包含此选择肢的选项,从而缩小范围,得出正确答案。

  (3)求同存异法。即将四个备选项中相同的选择肢放在一边不管,而将剩下来的不同的选择肢加以比较辨析,从而根据题干要求得出正确答案。

  (4)首尾判断法。当题干要求排序时,可先确定第一个选择肢,或较后一个选择肢,或两者相结合。如要求按时间排序,可先找出发生较早的一件史实,或找出发生较晚的一件史实,或把较早较晚都确定下来,以此缩小选择范围。

  对于四选三式的组合型选择题,用排除法比较简单,排除包含不符合题意的选择肢的选项即可。如果某一选择肢在四个选项中都存在,这一选择肢是必选内容,不必审看。对四选二式的组合型选择题,几种排除法结合使用。对不定量的组合型选择题,即符合题意的选择肢不定,少则一个,多则四个或四个以上,这类题要用多种方法进行综合分析。

  【例】新中国成立以来,非洲各国与中国有着密切的交往与合作。其主要表现为,非洲发展中( )

  ①是中国重返联合国的重要推动力量

  ②是中国50年代初主要建交对象

  ③与中国共同发起不结盟运动

  ④是上海合作组织的成员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解析:20世纪70年代在非洲等发展中的支持下,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①正确。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初主要建交对象是社会主义,排除②。中国不是不结盟运动的发起国和成员国,排除③。上合组织成员国不含非洲,排除④。故答案为A。

  7、评价型选择题:

  题型特点:该题型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概念、历史现象、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观点等的分析、判断和评价的能力,体现了近几年高考以能力立意的基本原则,因此受到命题者的青睐,成为高考的重点题型。从考查内容来看,侧重考查“为什么”和“怎么样”,很少考查“是什么”。主要有两种类型:第一种是题干给出被评价的主体,备选项给出对该主体的评价,从中选择较符合主体的评价;第二种是题干给出的是评价,备选项给出的是与评价相联系的主体,从中选择较符合评价的主体。

  解题方法:

  (1)推理反证法。结合相关历史知识对主体与评价间的逻辑关系是否成立进行逐一推理分析,然后再将题干与备选项进行反向推理论证,找出较符合题意的选项。

  (2)信息简化法。当评价的内容过于繁琐,以材料形式出现,不易读懂时可运用此法。首先确定评价的主体;然后结合题意和限定条件对评价内容中所体现的信息进行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处理,并运用历史知识和语文阅读能力对信息进行简化处理;较后将评价与主体对照分析,找出较佳答案。

  (3)史论结合法。运用相应的理论,结合相关史实,对被评价的主体或对该主体的评价进行客观分析,逐个排除干扰项,较终确定较佳答案。

  解答评价型选择题的原则:

  (1)坚持正确的立场。站在不同的立场上,对同一事件的评价就会得出不同的结论。所以,要坚持正确的立场,如国际主义立场,爱国主义立场,民族团结的立场,社会进步的立场,改革探索、勇于创新的立场。

  (2)坚持正确的标准。要坚持生产力标准和实践标准,即一切历史活动凡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经过实践检验证明是正确的就应该肯定。

  (3)坚持“三个有利于”,即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进步,有利于人民生活的改善。

  【例】有人说美国在破坏这次中国革命中所扮演的角色是:“蓄谋并同英国一道悍然炮击,给蒋介石以沉重的压力,加快了中国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人物投降帝国主义的步伐。”这是对哪次中国革命的评价? ( )

  A.辛亥革命

  B.国民大革命

  C.土地革命

  D.新民主主义革命

  解析:题干中提到蒋介石这一历史人物,辛亥革命与之无关,故A不选。新民主主义革命自1919年至1949年,时间跨度太大,故D不合适。土地革命是中共在农村实施的旨在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措施,与题干无关,故C不选。国民大革命后期,帝国主义破坏中国革命,蒋介石取代北洋军阀,成为其在华新的代理人,故选B。

高中历史选择题答题技巧

*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由秦学教育整理编辑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文章标签:
上一篇:高中化学考试常用规律!高中化学考试规律有哪些? 下一篇:学习生物的方法有哪些?分享关于生物补习班的内容!
  • 热门课程
  • 热门资讯
  • 热门资料
  • 热门福利
亲爱的家长(学生)您好:
恭喜您,您已经预约成功!
同时你将获得一次学习测评机会
+年级学科资料